学术报告:人工膝关节发展史
阅读次数: 发布日期:2008-10-21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Biomed-X Research Center, AAIS, PKU
跨学科学术交流讲座 第181讲
报告题目:人工膝关节发展史
报告人: 周殿阁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地点:北京大学现代物理中心阶梯教室
(理教路西/光华北侧)
时间:
2008
年
10
月
22
日
(周三)下午
2
:
30
报告内容提要
人工膝关节假体出现于19世纪初,最早为关节切除成形术,后来有人在关节间隙内放置生物膜或非生物膜:包括木质结构、自体组织或动物组织等结构。1891年出现了第一例象牙制造的铰链式膝关节,但因感染而失败。直到20世纪中叶,才出现一些现代膝关节假体的雏形。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为主导的膝关节设计得到了较快发展。70年代晚期,开始理解假体对线的重要性,手术器械变得越发重要。1981 年Homedica公司引入了PCA假体(Porous Coated Anatomic),到1984年,PCA假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现代膝关节假体由于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研究的进展,膝关节假体基本趋向于骨水泥固定,假体类型从保留后交叉韧带与否分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和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型两种,从限制程度分为非限制型、部分限制型和铰链型。目前的膝关节假体在生物材料学上、固定方式、假体设计的细微结构上均有长足进展。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10年存留率达到90%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特点尚未完全明了;材料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假体磨损问题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报告人简介
周殿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骨科人工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曾系统进行过外科、创伤骨科、整形外科、脊柱外科等专科训练。1999~2000年作为客座医生赴德国Hessing骨科医院进行关节及脊柱外科的专科训练。现主要致力于骨科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人工关节设计研究以及各种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擅长人工髋、膝等关节置换手术、骨关节退变性疾病以及退变性脊柱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在膝关节置换领域,对膝关节置换软组织平衡有深入的研究,善于通过关节置换矫正各种因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的各种关节畸形,尤其对矫正膝外翻畸形有独到的手术方法。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北京市科委基金等多项基金的研究。参与完成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欢迎您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