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量子点生物探针技术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Biomed-X Research Center, AAIS, PKU

跨学科学术交流讲座  第149讲
 
报告题目:量子点生物探针技术
报告人:  沙印林 教授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系  单分子与纳米生物学实验室)
 地点:北京大学现代物理中心阶梯教室 (理教路西/光华北侧)
时间:2007年3月28日(周三)下午 2:30
 
报告内容提要
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也被称作“人工原子”,可以据尺度和化学组成调整其发射波长。在1998年,Alivisatos和聂书明分别将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并同时在Science(1998)撰文报告其工作,由此掀开了量子点进军生物医学的序幕。结合本实验室研究,报告从半导体量子点的光学特性、探针设计与制备、以及量子点生物探针应用等方面,对量子点生物探针技术作简要介绍。
 
报告人简介
沙印林,博士,生物物理学专业教授。1986-1996年求学于天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而后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1998年留化学学院任教,其间曾到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从事多肽合成方法研究,2000年回国并于2001年调至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工作至今。
曾从事有机合成和基于蛋白质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工作,进入北京大学后一直从事蛋白质与多肽全新设计及折叠机制研究,涉及多肽合成、结构设计和折叠机制探索,并针对短肽结构在溶液中的稳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与多肽的构象转化、相互作用及聚集与纤维化问题作相关探索。
近年来,研究方向强调化学、物理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开展生物单分子与纳米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生物纳米结构/聚集体、纳米颗粒和量子点生物探针研究以及生物分子成像等方面逐步形成实验室特色。研究曾受到国家攀登项目(九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部分结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Biopolymers, BBA-Biomembranes和Peptides等杂志。
 
欢迎您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