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分子影像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讨会

   

 
  “分子影像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讨会
 
时间:2009年5月14日 (8:30-12:00)
地点: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
联系人:贾兵,010-82802871,jiabing@bjmu.edu.cn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
项目支持部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会议日程:
8:30-8:45,  有关领导讲话
8:45-9:15,  陈小元教授:斯坦福大学
Molecular Imaging in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9:15-9:45,  刘爽教授:普度大学
            Radiolabeled Cyclic RGD Peptides Clinically Useful for   Imaging Integrin a vb3 Expression
9:45-10:15, 郑钢教授:多伦多大学
            Molecular Beacon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Therapy
10:15-10:45,王凡教授:北京大学
            Targeted Radiotherapy of Tumors Using Antibodies and Peptides as Targeting Molecules
10:45-11:15,陈小元教授:斯坦福大学
            Multimodality Probes for in vivo Molecular Imaging
11:15-12:00,讨论
 
报告人介绍:
刘爽:1982年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加拿大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获无机化学博士,1991-1993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博士后,从事无机药物化学研究。1993-2002年在DuPont医药公司化学研发部(2001年改名为Bristol-Myers Squibb Medical Imaging)工作9年,任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和Principal Investigator,从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在Tc化学、生物连接化学及镧系元素化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开发出不同的99mTc标记技术用于HYNIC偶联的各种生物分子的标记,以及不同的90Y和177Lu标记技术用于DOTA偶联的各种生物分子的标记。2002年至今,任美国普度大学生命科学院(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副教授(tenured)。刘爽博士在放射性药物及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已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5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目前承担美国NCI/NIH的RO1项目及DOE项目,任Metal-Based Drugs杂志副主编,Bioconjugate Chemistry、Journal of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in Inorganic和Metal-Organic and Nano-Metal Compounds杂志的编委,Jour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杂志的评审专家。
 
陈小元:1993和1996年在南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1999年在美国Idaho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至2001年先后在美国Syracuse大学化学系和美国华盛顿大学放射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至2002年在美国SynPep公司(Inc., Dublin, CA)从事放射化学和多肽化学研究工作,任化学师。2002年至2004年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Southern California)大学任助理教授。2004年至今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陈小元博士是国际分子影像领域著名学者,特别是在血管生成分子显像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多模式分子显像及多功能分子探针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在美国获得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防部(DOD)等20余项基金资助,在PNAS、Nature Nanotechnology、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美国专利多项,其中2项专利已获授权。陈小元博士目前担任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8种杂志的编委,同时担任Small、PLOS Medicine、Nature Protocols、Nature Chemical Biology、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Nano Letter等33种杂志的评审专家。
 
郑钢:1988年在浙江大学获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在美国Hampton大学获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并于1998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0年在美国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6年在美国Pennsylvania大学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6年至今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物物理系副教授。郑钢博士是国际分子影像领域著名学者,特别是在光学分子显像方面具有突出成绩。担任美国NIH、英国、新加坡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的评委。任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Nanomedicine、Nanotechnology、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编委,同时担任PNAS、JACS、Angewandt、Nano Lett等35种国际权威杂志的评审专家。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8项。已完成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17项,目前正在承担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10项。
 
王凡:放射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负责人。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在吉林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7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同位素技术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8月至2000年9月,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进行肿瘤靶向显像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的研究。2000年10月从美国回国后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继续从事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和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985”和“211”项目等。申报发明专利6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担任中华核医学杂志和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的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