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第5期交叉学科专题研讨会

   

经络理论针刺机制与现代磁共振技术

【2014年度医-信交叉种子基金项目(2014医-信-12)】

时间: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下午14:00-17:00

地点:北京大学医学部行政楼4层411会议室

主持人:郭佳许  胜勇

日程安排:

14:00 - 14:20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方向          马晓彤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14:30- 14:50  韩国原始管道系统与经络关系的研究  向红 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研究所 )

 

15:00- 15:20  针刺治疗脑病的效应研究        常静玲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

 

15:30-16:00   运用 FMRI技术研究针刺效应的前景  韩鸿宾 教授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6:00- 17:00  讨论及总结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踊跃参会.

 

研讨会背景

 

 

 

    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科学技术院交叉学科联合研究种子项目(2014医-信-12)“体感刺激与脑组织通道信息传输与交互规律及机制研究”拟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磁波导理论,研究简单痛觉、触觉和穴位刺激后脑内组织液流动变化的规律及产生机制,神经沿线、经络沿线及脑组织间液随刺激强度、频率、种类、温度变化,循经区及普通组织液通道内水分子运动参数改变规律,实时监测脑内特定区域的细胞间隙液体对于神经和经络刺激地响应与关联性,了解神经信号和经络治疗在脑部特定区域的响应模式,为解开神经疾病、针灸治疗和大脑工作等物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第一手实验数据,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

 

本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配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软物质波导与神经信号传输物理机制研究”研究取得进展,获得脉冲电磁信号在液体冲软物质波导中传输的基本特征,即低通特性,脉冲时间超过10ns的电磁波易于经液体中的软物质波导高效传输。

    本次研讨会由2014年度医-信交叉种子基金项目体感刺激与脑组织通道信息传输与交互规律及机制研究”支持,项目主持人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佳和北大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许胜勇。

PI(1)  郭佳(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984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针灸推拿专业毕业。2002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并负责和参与了多项针灸临床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公关项目(C03050309)“针刺对偏头痛镇痛和预防性治疗的疗效评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JKH081项目“慢性非特异性性下腰痛的针灸治疗 ”,首都发展基金(SF-2009-III-33)“中药针灸分时机介入辅助生殖技术提高孕育率的临床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郭教授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本项目多种特别设计的经络调制模式如化学模式注射和间接刺激模式等能够顺利实施。

代表作如下:

1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IVF-ET的结局分析.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6(12)

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中医研究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912

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对超促排卵周期干预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4

Wang LP, Zhang XZ, Guo J, et 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single blinded, double-dum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2011, Aug,Vol 152, No. 8

Jia Guo, Dong Li*, Cheng Liu, Xiaolan Ji, Rong Li, Xiaoguo Du. Effect of Chinese Herbs combined with in vitrofertilization transplantation on infertility: 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4, 34(3):267-273

 

PI(2)  许胜勇(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院)

    1988年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中科院电子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三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作五年。近年来研究纳米器件物理、微纳尺度热测量、离子微纳流体高频电导、软物质波导等,合作发表一百篇SCI论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多项。

    近来发表了软物质波导和生物波导理论,并提出了神经信号的电磁波传输机制、经络结构和经络刺激的物理机制。该理论清晰解释了有髓神经朗飞结之间神经脉冲“跳跃式传导”这一至今尚无定论的重要现象,肌肉纤维同时性原理、单细胞生物和植物系统电学信息传输原理等。这些理论将有可能使本项目获得的大量实验结果得到合理的理论解释。

 

代表作如下

J. W. Xue and S. Y. Xu*, “Natural electromagnetic waveguide structures based on myelin sheath in the neural system”, http://arxiv.org/abs/1210.2140

X. Y. Huo, H. X. Liu*, Y. R. Liang, M. Q. Fu, W. Q. Sun, Q. Chen, and S. Y. Xu*,A nano-stripebased 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t the submicrometer and nano scales”, Small, 19, (2014) 3869-3875.

H. X.Liu, W. Q. Sun,and S. Y. Xu*,An extremely simple thermocouple made of a single layer of metal”, Adv. Mater. 24, (2012) 3275–3279.

Q. W. Zhuang, W. Q. Sun, Y. L. Zheng, J. W. Xue, H. X. Liu, M. Chen, and S. Y. Xu*, “A multilayered microfluidic system with functions for local electrical and thermal measurements”, Microfluid. Nanofluid.12, (2012) 963–970.

H. X.Liu, W. Q. Sun, Q. Chen, and S. Y. Xu*,Thin-film thermocouple array for time-resolved local temperature mapping”, IEEE Eletron. Dev. Lett.32, (2011) 1606-1608.

S. Y. Xu*, Y. Yang, D. F. Pei, X. Zhao, Y. X. Wang, W. Q. Sun, B. Ma, Y. Li,S. S. Xie*, and L. M. Peng*, “A waveguide-like effect observed i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dv. Funct. Mater.20, (2010) 2263–2268.

S. Y. Xu*,W. Q. Sun, M. Zhang, J. Xu and L. -M. Peng,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a freestanding nanocrystal in a Coulomb potential well,Nanoscale2, (2010) 248-253.

S. Y. Xu*,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softmaterials”,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Symposium (PIERS 2014), 25-28 August 2014, Guangzhou, China. Invited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