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在医学部举办并成功实现远程视频直播(学科代码H14/H26/E05)

 

   

201843日晚,医学部组织召开了第二十八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首次尝试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展远程视频直播。本期沙龙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卫彦博士。卫博士是口腔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在人才成果展示版块,卫博士进行了题为“仿生纳米界面调控干细胞命运”的精彩讲座,围绕如何提高硬组织缺损植入材料生物适配性展开,阐明了仿生纳米结构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时序性动态过程,提出内建电场设计理念,解析了材料表面电势促进骨整合的机理,并介绍了新型种植体的推广效果。

图1:第二十八期沙龙远程视频直播现场

    在基金申请精准帮扶环节,卫博士对一份来自H30(药剂学)代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申请书进行现场点评。首先卫博士肯定了该申请书在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创新性以及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已有优势,鼓励研究者保持深入研究的信心;随后她指出该申请书在研究基础上的不足,强调在申请交叉学科课题时,跨学科内容的撰写和阐述要重视其准确性和权威性,应综合分析项目可行性,满足不同学科的要求。深圳医院黄永灿博士也通过视频直播向在场研究者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申请经验。

图2:卫彦博士介绍研究成果并点评基金申请书

图3:深圳医院黄永灿博士通过远程会议介绍基金申请经验 

    在跨学科专题研讨版块,沙龙举行了2016年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交叉种子基金项目“中国口腔疾病负担数据库的建立”的成果报告。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治医师张珊珊博士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铭博士担任共同负责人。张姗姗博士展示了全国口腔疾病负担数据库模型的建立过程,并通过分析口腔流行病学数据,介绍了我国口腔疾病负担的现状和预测结果,为口腔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卢琛代表张铭博士介绍了基于历史电子病历的临床终点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结合病例临床事件信息,客观地反映疾病机制的状态向量,最终提供个性化的诊断结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图4:张珊珊博士介绍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交叉种子基金项目成果

图5:刘卢琛代表张铭博士介绍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交叉种子基金项目成果

    在健康生活版块,沙龙邀请到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孙玉春博士介绍了口腔医疗保健常识。孙博士运用大量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自我维护日常口腔卫生的重要意义,强调口腔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正确诊断和个性化适宜治疗设计是成功诊疗的前提。孙博士同时也担任了本期沙龙的主持人。

图6:孙玉春博士介绍口腔医疗保健常识并主持沙龙

    随后,在自由讨论环节,主讲嘉宾们与现场及远程直播会场的同仁们就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及基金申请、口腔流行病学数据库信息分享、如何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医疗建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后续还会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大力推进面向各附属及教学医院的远程直播工作,为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