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在医学部举办(学科代码H02/H18/A04)
阅读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15
2017年11月23日晚,医学部组织召开了第十六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本期沙龙邀请到了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孔炜教授。孔教授是基质生物学与心血管领域的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孔教授在开篇介绍了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提到前期的临床、生化、生理病理等跨学科多方向的科研训练对其独立开展研究后的方向确定和成绩取得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孔教授系统的介绍了其回国后在医学部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病变的关键靶点,发现腹主动脉瘤新的致病因素,开创了基质微环境与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全新研究领域。孔教授与在场的青年学者就跨界研究、实验室管理运营进行了交流,她强调自己一直是边做边学,不断涉足最新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建议老师们在进行跨领域合作时一定要主动学习,更多地了解合作领域,抓住问题核心,掌握研究的主动权,取得新的成功。同时她告诫青年学者在事业起步阶段一定要专注,踏实,把一两个课题做好做精以后,才能铺开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在基金申请精准帮扶环节,孔教授首先总体介绍了基金申请书撰写的注意事项,指出整体规划要由明确的科学问题出发,青年、面上、重点基金对于实验数据和内容详实度具有不同要求。随后,她对一份来自H02(心血管)代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申请书进行了点评,指出其科学假说不明确,内容太过简单,随后逐句指点摘要中存在的问题,并在选题、凝练立意、梳理逻辑层次,修改架构和文字上直接给出建议。接下来她又对正文中研究意义、内容、方案、特色创新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指点。孔教授的点评一语中的,既指出了问题症结,又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令现场听众极为叹服。
在跨学科专题研讨版块,沙龙邀请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为民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代表薛晓琦博士,联合进行了题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学影像分级诊疗系统研究”的项目进展报告。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许峰研究员与王为民副研究员作为负责人联合申请,于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种子基金资助。该项目在乡镇卫生所、医院设立基站,录入患者医疗影像信息,应用互联网PACS技术,以云平台储存信息并提交县级医院进行诊断,并联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咨询和保障。经承德围场县的大规模试点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解决了偏远基层地区受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所限,看病难、诊疗难的问题。
本期沙龙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黄旅珍博士担任主持人。“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后续还会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
详细沙龙信息见新闻链接http://bynew.bjmu.edu.cn/zhxw/2017n/191882.htm。
图1:第十六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现场
图2:孔炜教授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并点评基金申请书
图3:王为民副研究员汇报医-信交叉种子基金项目进展
图4:薛晓琦博士汇报医-信交叉种子基金项目进展
图5:黄旅珍副研究员主持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