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在医学部举办(学科代码H16)
阅读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15
2017年11月16日晚,医学部组织召开了第十五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本期沙龙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默研究员。李研究员是DNA损伤和癌症发生机制方面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作为沙龙的老朋友,李研究员之前已担任过两期沙龙主持人,并介绍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作为本期人才成果展示版块的主讲嘉宾,李研究员着重介绍了自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出以下几点是评委第一印象关注的要点:申请书中个人简历(近几年SCI论文)、题目和摘要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所附图表内容的丰满度等。随后用自己的申请书作实例,从标题、摘要、主要研究成果介绍、科学问题的提炼、预算、图表制作、内容排版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申请书的写作要点,并指出人才类基金和面上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强调同行评价,后者更看重申请课题本身,因此从标题到内容,撰写重点都有差异。最后,李研究员还特别强调要在自己最契合的领域申请,并要高度突出工作在临床转化上的意义。
在基金申请精准帮扶环节,李研究员对一份来自H16(肿瘤学)代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申请书进行现场点评,首先指出题目太长,变量太多,使评委抓不住重点,随后从选题意义、立项依据、假说设定、技术路线等多个方面对申请书全文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还找出两个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低级错误,告诫现场观众不要使小错误变成大硬伤。随后,李研究员还邀请基础医学院放射医学系主任,第十一期沙龙的主讲人王嘉东研究员就科学问题的提炼给出指导意见。2017年度获得青年项目资助的王小强博士也现场介绍了自己的宝贵经验,介绍了临床医生在没有充足实验室工作支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平台进行分析,帮助选题。
在跨学科专题研讨版块,沙龙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龚继芳做了题为“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药物实验研究的临床指导意义探讨”的讲座。龚博士是药监局核查中心核查专家,在肿瘤医院I期病房主持工作,参与并设计多项肿瘤药物的国际多中心早期临床试验,她用简单实用的案例,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区别和联系,拓宽了临床试验的设计广度。她建议研究人员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出发,选择合适的试验方式和评估体系,开展长期和深入的临床评价,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讲座激发了在座临床医生极大的兴趣,大家就临床实验的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真实世界研究的适用情况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本期沙龙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斯璐博士担任主持人。“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后续还会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
详细沙龙信息见新闻链接http://bynew.bjmu.edu.cn/zhxw/2017n/191882.htm。
图1:第十五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现场
图2:李默研究员介绍人才类基金与面上项目申请经验并点评基金申请书
图3:龚继芳博士介绍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
图4:王小强博士介绍青年项目申请经验
图5:斯璐副教授主持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