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赋能科技创新专题——北京大学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培训暨第167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举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精神,推动北大医学科技伦理培训机制化建设,响应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工作要求,2025年3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主办“科技伦理赋能科技创新专题——北京大学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培训暨第167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来自北京大学本部、医学部和附属医院的8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

合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母双结合干预性研究、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及回顾性研究的特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知情同意书撰写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报告强调知情同意整体的规范性包括知情同意书规范和知情同意过程规范。知情同意书不仅要提供充分的信息,还应通俗易懂,确保符合潜在研究参与者的理解能力。知情同意过程规范应从计划和实施两方面重点加强。

母双作学术报告

中国信通院科技伦理研究中心付娜作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基于科技伦理治理视角的探讨”的专题报告,结合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融合性、不确定性和颠覆性等特征,从技术伦理视角探讨人工智能存在的科技伦理风险,包括公平性、隐私、安全、问责、环境可持续性等。报告系统梳理了国际国内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进展,为科研人员深入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场景中的负责任使用提供了参考。

付娜作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张海洪结合2023年《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新要求,对伦理审查申请材料准备注意事项,伦理审查重点内容和伦理审查批准标准等进行阐述,鼓励科研人员尽早在研究设计中嵌入科技伦理相关考虑,加强与伦理专家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实质推进“伦理先行”实践落地。

张海洪作学术报告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现场气氛极为热烈。与会人员围绕科技伦理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沟通。本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中落下帷幕。

互动交流

此次培训获得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北京大学医学部将密切关注科研人员伦理培训需求,持续举办“科技伦理赋能科技创新专题暨北京大学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培训”活动,敬请关注。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一直以来秉承青年引领、跨学科交叉、前沿探索的宗旨,为更多青年学者与资深专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后续将举办更多精彩活动,践行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战略,助力北大医学科研高质量发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