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第六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医学交叉合作研讨会主题论坛召开

   

   

2020年12月9日下午,北大医学第六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医学交叉合作研讨会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北京大学药学院特聘研究员刘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研究员朱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杨吉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研究员魏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齐宪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研究员张春丽,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崔庆华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副处长肖瑜主持。

 

图1 会议合影

首先,肖瑜副处长致开幕辞,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她指出,十三五期间在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下,北大医学青年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科研成果,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部分北大医学杰出青年代表以及在临床医学+X合作领域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的项目代表,分享他们在进行交叉医学合作研究中的实践经验,并就未来平台的建设、学科间交叉合作等进行讨论和建言,共同助力北大医学青年人才成长。

 

图2 肖瑜副处长主持

刘涛研究员进行了“利用生物治疗反映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应用”主题报告,此成果是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兴教授合作的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成果。他介绍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修饰蛋白关键技术的原理,以及采用此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系列应用案例,并以前列腺癌为例阐明该技术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应用,对癌症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朱厉副研究员介绍了她与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教授合作,在IgA肾病中的补体H因子相关蛋白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课题组借助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对北大医院肾内科团队前期的人群队列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重组相关蛋白3与补体结合的结构、分泌型IgA蛋白的结构,发现了补体H因子相关蛋白影响IgA肾病发病的新机制。

杨吉春教授与魏蕊副研究员作为医学交叉种子基金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自身的研究领域及合作项目的工作进展。杨教授首先对我国糖尿病的现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以非胰岛素依赖抑制肝糖异生并修复β细胞损伤的新思路,指出FAM3B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标记物,并应用于我国糖尿病人群的筛查,同时介绍了FAM3A在治疗血管疾病方面的新进展。其课题组多年来的系列研究对糖尿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魏蕊副研究员则重点介绍了其应用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阻断胰高血糖素的信号通路,改善糖代谢、促进胰岛再生的研究成果,并证实肝脏来源的FGF21可在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下,参与胰岛α细胞再生和血糖稳态调控的过程。

齐宪荣教授进行了“用分子影像技术和基于纳米的诊疗策略联合诊断和治疗脑胶质瘤”主题报告,阐述了她与合作伙伴张春丽研究员运用纳米递送系统进行脑胶质瘤诊疗的研究进展。他们合作开发了针对脑胶质瘤的新型、安全、高效的探针技术,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对肿瘤微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有望改变脑胶质瘤诊疗困局,实现精准诊断和实时监测的靶向治疗。

崔庆华教授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代表,分享了“医学与信息技术交叉加速精准医学发展”主题报告,基于自身的医-信交叉学术背景与成长历程,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大数据的类型、特点和要素,并以其与基础医学院孔炜教授合作筛选出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柚皮素这一典型案例,指出信息技术与医学的交叉可加速助推组学时代的精准医学发展。

 

图3 主题报告

(上左:刘涛研究员,上中:朱厉副研究员,上右:杨吉春教授;下左:魏蕊副研究员,下中:齐宪荣教授,下右:崔庆华教授)

在接下来的圆桌会议中,与会专家聚焦医学交叉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针对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最后,肖瑜副处长肯定了年轻学者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各位专家的成果汇报和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表示未来将根据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青年平台的建设方案,助力北大医学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图4 圆桌讨论

(上左:张春丽研究员,上中:戴慧副教授,上右:李秋珏医师;下左:卢庆彬副教授,下中:祁荣研究员,下右:周田彦教授)

(医学部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