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第六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12日,北大医学第六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论坛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光慧研究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王平教授,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何祥火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俊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志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应颂敏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策实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春梦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系副主任孙露洋教授共同主持会议。

  

图1 左,王嘉东副院长致开幕词并主持论坛,右,论坛主持孙露洋教授

首先,基础医学院王嘉东副院长致开幕辞。他对莅临论坛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系列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迄今已举办六届,有近三千余人次参会,为促进北大医学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北大医学青年人才成长提供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及社会反响。

 

图2 特邀专家进行报告(左上:刘光慧研究员,右上:王平教授,左下:何祥火教授,右下:黄俊教授)

刘光慧研究员是衰老领域研究的专家,先后在Nature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他报告的题目是衰老的编程与重编程。刘光慧研究员围绕灵长类衰老研究模型,干细胞衰老机制,衰老干预和新的衰老Marker四个主题进行了报告。

王平教授做了题为肿瘤免疫检查点调控机制鉴定及功能研究的报告。王平教授主要介绍了CD47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以及USP35对STING信号的调控。该研究试图解决如何通过代谢等方法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同时利用全基因组筛选的方法,通过靶向性的调控机制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何祥火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恶性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他报告的题目是长非编码RNA与恶性肿瘤诊疗。何祥火教授主要讲解了OncLn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何祥火教授提示LncRNA在肝癌、前列腺癌当中由于特异性表达,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应用。

黄俊教授主要研究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他的报告题目是Replication Fork  Reversal and Genome Instabilit。报告中,他讲解了TOP2A在复制叉稳定性维持中的作用,回答了何种拓扑异构酶能够解决复制差反转过程中产生的拓扑张力从而促进复制差的深度反转,以及拓扑异构酶如何协同DNA translocase使得复制差进行深度的反转。

 

图3 特邀专家进行报告(左上:毛志勇教授,右上:应颂敏教授,左下:陈策实研究员,右下:史春梦教授)

毛志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衰老以及肿瘤与DNA修复之间的关系,他报告的题目是PARP1和DNA-PK抑制剂联合疗法治疗肝癌。报告中,他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自己建立的DNA修复小鼠模型研究了Olaparib和NU7441联合疗法显著抑制HCC中DSB修复的作用机制。

应颂敏教授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病理调控和靶向治疗的研究。他和与会者分享了肿瘤DNA损伤修复与精准治疗研究探索与进展,主要包括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关键和合成致死靶向治疗这两个方面,并对MUS81在DNA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做了介绍。

陈策实研究员长期从事乳腺癌、泛素化、干细胞、动物模型等方面研究。他报告的题目是KLF5转录因子促进乳腺癌。报告深入解析了KLF5作为肿瘤不良预后标志物,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和机制。

史春梦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与创伤修复研究。他报告的题目是近红外线粒体探针与肿瘤细胞命运调控,,主要分享了他在把近红外靶向和成像方面的探索。报告中,他介绍了通过化学偶联技术将表面抗原抗体相结合,从而进行肿瘤的成像和靶向治疗,以及利用光学治疗效应在PDX模型上激活体内光热和光动力效应,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最后,孙露洋教授致闭幕词。孙教授指出本次学术报告水平高,范围广,内容丰富,为大家在基础医学的不同领域,尤其是衰老、肿瘤免疫、基因组稳定性、RNA调控以及肿瘤发生机制等领域带来了学术盛宴,希望大家继续加强合作,通过“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的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新问题。

(医学部科研处)